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平台|滨崎步|仰望星空才会充满希望

  當代人才最鮮明的標志是創造力,而想象力是人的創造力的本源之一。幻想作為創造想象的一種特殊形式,是那些與個人願望相聯系,並指向未來的想象,它是許多創造活動的萌芽和開端。

  中國孩子的想象和幻想能力究竟如何呢?早在2000年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的專家合作,已經就我國城市兒童的想象和幻想作過一項深入的調查研究,或許人們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示。這項名為“我國城市兒童的想象和幻想”的研究,由我和兒童心理學家陳會昌教授主持,其目的正是為了從總體上把握我國兒童想象力的發展狀況,探索我國兒童想象力發展的影響因素,從而為提出改善我國兒童的想象力發展狀況的幹預措施提供依據,更好地激發與培養我國兒童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多項調查表明,中國青少年想象力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束縛,已經到了需要全社會關注甚至拯救的地步。

  為什麼要拯救想象力?因為人類的歷史是創造的歷史,而創造的歷史就是想象力發展的歷史,甚至可以說,想象力是第一創造力。沒有想象力,人類無法續寫生命的輝煌,無法面對今日的挑戰,就連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為什麼要拯救中國孩子的想象力,因為以升學考試為中心的應試教育撒下天羅地網,正在從根本上摧毀一代孩子探索未來的興趣和勇氣,使他們變成沒有個性更沒有創造力的考試機器。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統計顯示,2002~2006年期間中國排名一直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2002年第33位,到2006年下降到了第54位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這些事實突出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和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據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世界21個國家的調查,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是世界上最強的,但是孩子們為此付出的是沉重的代價。調查同時顯示,中國的中學生在學校用來做數學題的時間是每週307分鐘,而其他國家孩子學數學的時間僅為217分鐘。中國學生回家後還要花4個多小時的時間對付數學題,而其他國家孩子在家裡學數學的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令人痛心的是,中國學生為這個“計算能力世界第一”付出的不僅僅是時間,強大的計算能力是以犧牲孩子們的創造力為代價換取的。中國孩子的創造力在所有參加調查的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五。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佔4.7%,而希望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只有14.9%。另外,“2001年全球重要科學發現100項”中,中國“三項科學新發現榜上有名”,其中兩項是與美國合作完成;美國的幾個專業學會共同評出的影響人類20世紀生活的20項重大發明中,沒有一項是由中國人發明的;中國學子每年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有2000人之多濱崎步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為非美裔學生之冠,比排第二的印度多出一倍,但美國專家評論說,雖然中國學子成績了得,想象力卻是大大缺乏。

  為了解我國中小學生想象力的發展狀況和特點,我們課題組採用美國著名創造力教學研究專家FE威廉斯編制的創造傾向測驗,對中小學生進行了測驗。該測驗包括4個維度:好奇心、想象力、挑戰性和冒險性。在調查中,考慮到被調查者的理解力,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二年級的1370名學生參加了此項調查。

  對創造傾向測驗所包括的4個維度的平均分進行比較(由各維度總分除以題目數得到,平均分最高為3分),結果發現,好奇心的分數最高,為2.39;挑戰性得分是2.28,而冒險性和想象力的得分最低,分別為2.25和2.18。這一結果表明,中小學生的好奇心強而冒險性和想象力弱。

  好奇心強反應出兒童喜歡探索新奇事物的心理,而冒險性弱,說明兒童對于那些打破常規、與眾不同的想法和行為心存疑慮,闖勁不足,缺乏進一步實踐的勇氣。我國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可能是束縛兒童冒險性的首要因素。應試教育要求學生循規蹈矩,進行理性的冷靜思考,一旦他們脫離現實的軌道,想象出“不成樣子”的東西,就會被父母訓斥為不務正業,被老師認為前途堪憂。而且,在應試教育的評價體系下,一切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學生常常在“標準答案”面前如履薄冰、舉步維艱,生怕一不小心便失去高分,失去父母和老師的欣賞。因此,他們只能死記硬背“標準答案”,以求萬無一失,哪裡還敢有半點冒險性?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與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合作的大型調查中發現,在上課聽講遇到問題當場舉手提問的學生中,小學生僅佔13.8%,初中生和高中生居然僅佔5.7%和2.9%!這是我們在全國10個省市對3737名中小學生調查的結果。進一步分析發現,“沒有把握就不舉手”者最多。可是,“知道也不舉手”者中,小學生佔4.5%、初中生佔14.5%、高中生竟佔33.8%!為什麼年齡越高越不敢或不願提問題了呢?專家們認為,年齡越大的學生越怕回答失誤丟面子,他們因為缺乏自信而趨于保守。

  在學生的心目中,哪個年齡段的人最善于幻想呢?研究者設計了“你認為最善于幻想的是以下哪個年齡階段的人”一題,要求被調查者在幼兒、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成年人中做出排序濱崎步。統計結果表明,46.6%的被調查者選擇“小學生”為最善于幻想的人,佔最多數,其次是初中生和幼兒,分別佔24.2%和13.3%。選擇大學生、成年人和高中生比例均很小,分別僅佔6.0%、4.0%和3.1%。

  小學階段是求知欲比較旺盛、好奇心比較強的階段,小學生的興趣比較廣泛,因此這一階段是想象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從教育現狀來看,學生進入中學以後,學習任務比較重,正規教育中嚴格的科學訓練和注重對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培養都會使兒童的想象力發展受到制約。此外,中學生的身體發展進入青春期,需要考慮的現實中的事情增加了,這些也會使想象和幻想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據目前國內較為權威的專項調查,如“2002年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專家組把興趣與好奇心、意志力與進取精神、懷疑精神與獨立性、自信心與合作意識等狀況,作為評價青少年是否具有初步創造人格特征的4項指標。調查顯示:僅7.3%的青少年自認為具有創造人格。與1998年的首次調查相比,自評具有初步創造人格特征的被調查者的比例,從4.7%上升到7.3%,即增加了2.6個百分點;但與2000年的調查相比,自評具有初步創造人格特征的被調查者的比例下降了3.7個百分點。

  我們2000年的全國調查結果顯示,13.5%的中小學生的職業理想是科學家,而2009年的一項調查結果則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

  “我國城市兒童的想象和幻想”課題組對中小學生的職業理想進行了調查,問卷中給出了20種職業供選擇,它們是:農民、工人、護士、醫生、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大學教師、戰士、軍官濱崎步、國家幹部、技師、工程師、建築師、科學家、發明家、音樂家、畫家、演員、舞蹈家和律師。除以上職業外,題目還有“其他”一項。統計結果顯示,在給定的20種職業中,選擇“科學家”的被調查者為數最多,佔13.5%,是唯一超過10%的。

  這一結果表明,從事科學研究是最受中小學生歡迎的職業選擇。職業理想的選擇反映了中小學生對自己未來的憧憬。學生對各種職業選擇的多寡,也是當今社會人們的職業價值觀的體現。以科學家為職業理想的人數最多,這是和現代社會崇尚科學的潮流相吻合的,同時也體現了科學幻想書籍對中小學生的影響。

  但是,一項最新的中小學生理想調查的結果卻顯示,科學家排倒數第三。這是天津《城市快報》2009年6月3日的報道,主持這項調查的是中紀委駐中科院紀檢組組長王庭大,一次他在互聯網上看到有個高三學生職業理想調查,文科考生4207人,理科考生3630人,熱門理想職業依次是公務員、律師、醫生、記者等,前幾位唯獨沒有科學家。看著這個調查王庭大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決定自己作一個調查,他選擇了北京市兩所中學和兩所小學1180名同學,列舉了9個備選職業,就“長大最喜歡從事的職業”進行排名,結果排名第一的是企業家,其次是歌星影星,科學家居倒數第三,只比工人和農民排名靠前。王庭大還列舉了一個現象來表達他的痛心:“這幾年,陳省身、黃昆、唐敖慶等一位又一位科學大師離我們而去,科學界為之扼腕,聞訊的公眾卻相當茫然,公眾享受著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帶來的便利,卻不知道科學家是誰。”

  2006年11月20日,在國務院會議室,面對6位大學校長和教育專家,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說:“去年看望錢學森時,他提出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隨後總理提出三個問題:高校學生在增多,學校規模也在擴大,但是如何培養更多的傑出人才?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高校如何辦出自己的特色?

  2002年的“全國青少年創造能力培養社會調查”結果顯示,僅7.7%的家庭具有優良的創造性培養環境,比2000年的5.2%增長了2.5個百分點。調查結果還顯示,僅2.0%的學校具有優良的創造性培養環境。

  據2005年的調查顯示,54.7%的中小學生的父母希望孩子讀博士學位,83.6%的中學生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試考到前15名。這兩個數據可以清晰地說明今日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脫離了中國的實際狀況,也違反了學習的規律,因為中國的高校擴招到現在,同齡人能夠進入高校的比例也不過20%左右。1999年和2005年的兩次調查還證明,全國半數以上的中小學生學習超時睡眠不足的狀況,非但沒有好轉並且在繼續惡化。這一組數據使我們作出當前中小學生學習負擔依然沉重的判斷,並多次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改革的建議。

  毋庸置疑,在應試教育猖獗的地方,科學教育和科普事業是沒有位置的,即使投入巨額資金,也往往是取其名而無其實。

  2009年是國際天文年,對于中國,還有一次非同尋常的機遇。7月22日,平均每300年才會發生一次的日全食在我國長江流域出現,堪稱21世紀中國人能看到的最壯觀的天象之一。

  有資料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校園天文台數量最多的國家。國內校園天文台比較密集的省區之一浙江省現有天文台690餘座,其中有200多座在這次罕見的日食天象觀測帶上。這一情況,在2007年國際日全食會議上,曾讓與會專家們驚羨不已。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自2008年9月至今,來晨瑩和同學陳少聞、胡韻希在地理老師林嵐的指導下,成立了“浙江省校園天文台現狀調查與使用效率提高探索”課題小組,對全省校園天文台的覆蓋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並對17所中小學的天文台進行了實地抽樣考察。

  2009年7月11日中國青年報對此作了詳細報道。據悉,調查報告顯示:校園天文台中有22%從未使用,22%曾經使用但由于各種原因現已棄置不用,其餘的均為低頻率使用。此外,他們對望遠鏡質量也作了仔細調查。其中多達70%的望遠鏡需要通過適當的維修和調整後才能正常工作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另外還不乏部分望遠鏡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而需大規模維修。

  在我們作的兒童想象力調查研究中,課題組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哪些環境因素影響兒童想象和幻想的發展。綜合本次研究的結果,不難發現,從宏觀的方面來說,兒童想象的發展首先受到其生存的文化環境和社會氛圍的影響。人的想象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環境濱崎步、民族性有關系。如果整個民族很求實,比較保守,傳統遺留下來的寫真的東西就比較多,那麼人就缺乏創新的動力和意識,想象的成分就少了。此外,社會氛圍是否寬鬆,兒童所接觸的讀物和其他傳媒是否提倡敢于大膽想象,都會影響兒童想象的積極性。然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教育卻鼓勵順從、聽話,不鼓勵獨立見解;鼓勵中庸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隨大流,不鼓勵競爭、冒尖;鼓勵穩妥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可靠,不鼓勵異想天開;鼓勵兒童把成人的興趣當做自己的興趣,不保護和激發兒童天性中潛在的興趣和求知欲。這些無疑會束縛兒童的想象力。兒童想象的發展也與他週圍所接觸的人的觀念和行為密切相關。教育中,教育者(包括學校的老師和孩子的父母)是否重視想象力的培養,是否引導兒童進行想象,給兒童提供想象發展的空間,都會影響兒童想象活動的開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應試教育也是阻礙想象力和幻想力發展的主要因素。在這種教育模式下,想象和幻想教育沒有放在應有的位置上,有很多做法束縛了兒童想象力的發展。除了學校以外,父母們也沒有給孩子提供發展想象力的心理空間。父母過分看重分數,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家庭氣氛就比較活躍,否則,氣氛會馬上緊張起來。

  對于想象力的發展來說,“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這種自由包括時間上、空間上、行為上、思想上等多方面的自由。如果成人總是告訴孩子,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一定是藍的不是紅的,那麼兒童就沒有想象的空間,你不告訴他,他反而有想象的空間,自由越多,想象的生存和發展越有可能濱崎步。

  當今世界是一個崇尚創新能力的世界,想象力和幻想力強的人才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我們既要看到青少年想象力發展的深重危機,更要看到青少年想象力發展的巨大潛能,採取各種有效措施推進素質教育是科學教育和科普事業最根本的保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希望,處處應是創造之地,天天應是創造之時,人人應是創造之人。曾經擔任過教育局長的林可夫先生說,按此標準,今天,我們真需要反思:功利的評價體系,管制型的學校文化以及故步自封的心態,侵蝕了學校及教師的思想;科層管理,僵化的科研機制以及對教學技術和標準答案的迷戀,讓基礎教育的創造之源日益幹涸。

  雖然,應試教育依然猖獗,素質教育畢竟已確立為中國教育的國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是中國當代教育的基本原則,而這正是科學教育和科普事業的希望所在。

  2003年1月16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從佛羅裡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在航天飛機上搭載了中國小學生李桃桃設計的“蠶在太空吐絲結繭”實驗,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2月1日傳來了“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的消息。李桃桃告訴新華社記者,她對7名宇航員可能已經遇難表示哀悼,並感謝他們在“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漫遊太空期間對蠶寶寶們的精心照顧。對于航天飛機的失事,李桃桃說:“我不會因為這件事就對太空科學實驗失去信心,相反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積極參與太空實驗。”

  孩子們的這項科學實驗活動得到我國科技部門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許多著名科學家參與並全過程予以指導。專家指出,我國是蠶的故鄉,有5000多年的養蠶歷史,“蠶在太空吐絲結繭”的實驗不僅對更好地開發蠶資源、幫助農民增加收入等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啟迪青少年的科學思維,培養他們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2005年9月18日,搭載我國第22顆返回式衛星的“太空蠶寶寶”,歷經18天太空飛行後返回地面,表明我國首次“太空蠶”科學實驗取得成功。北京景山中學6名參與此次實驗的同學曾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見證了裝在“青少年太空生物艙”裡的“蠶寶寶”乘坐火箭進入太空的難忘時刻。

  兒童時代是一個人的想象力迅速形成和發展的時期,閱讀幻想、想象類圖書、學校組織啟發想象力和幻想力的活動、營造適宜兒童想象力發展的心理環境等都是促進兒童想象發展的有效途徑,應該引起學生父母、廣大教育工作者及整個社會的高度重視。

  作為科普作家來說,最重要的貢獻莫過于用作品喚醒和激發青少年的想象力。令人欣慰的是,中小學生最喜歡看的書就是圖文並茂的科學幻想書籍。

  閱讀課外書一直是中小學生課餘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兒童了解世界、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本次調查中,調查者要求中小學生按照喜歡程度,對古代小說故事、現代小說故事、童話神話、幻想故事、科學幻想這五種類型的書籍進行排序,結果表明,五類書得分排序由最高到最低依次為:科學幻想、童話神話、幻想故事、古代小說故事、現代小說故事。該結果表明,我國城市中小學生喜歡看幻想、想象類書籍,其中科學幻想類書籍最為孩子們喜愛。

  調查結果表明,38.3%的中小學生喜歡圖文並茂的幻想類圖書,且選擇“插圖和文字各佔一半”的被調查者為數最多,佔38.3%。這反映了廣大中小學生希望看到圖文並茂的幻想類書籍的願望。另外,調查研究還發現,中外幻想書籍的受歡迎度旗鼓相當。

  兒童時代是一個人的想象力迅速形成和發展的時期,“科學幻想”類書籍既能滿足兒童在想象世界裡馳騁的願望濱崎步,又符合現代社會崇尚科學的潮流,因而最受廣大中小學生的歡迎。在閱讀時,由于受兒童閱讀能力的影響,插圖較多的讀物更適合小學低年級或學齡前兒童閱讀;文字性讀物能給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更受高年級學生的歡迎,隨著兒童閱讀能力的增強,文字性讀物對兒童想象力發展的影響會更大。

  希望中國的科普作家向斯蒂芬霍金學習,創作出大視野、大氣魄的科普著作。霍金的《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是最令我震驚也最令我開闊眼界的科普童話,因為該書的視野完全超出了人類一般的想象。比如,作者通過小主人公喬治說出,當今世界環境由于人類貪欲無限制的開發而受到了嚴重破壞,必須在百年之內在外太空找到人類的新家,保護地球和尋找新家必須並重。

  這部被霍金自評為“獨一無二”的作品,其真正的價值在于,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以童心和真知帶領我們進入探索時間和神秘宇宙的奇幻旅程,這次冒險將讓我們懂得:太空是人類的未來。毫無疑問,這是一部特別值得一讀的傑出的科普作品,應當成為21世紀青少年的必讀書。

  推薦這本書,是因為其主題和內容關系到人類的根本命運,了解和掌握這些堪稱為世界第一難題的學問,有可能會極大地拓展青少年一代的視野與胸懷,並提升他們的探索未知的勇氣和責任感。還有一個特別的理由,是因為本書的作者霍金的奮鬥經歷已經為全球的青少年樹立了傑出的榜樣。

  “我們都在深溝中,但其中一些人卻在仰望星空。”霍金在他的新書中引用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這句話,表達了他的生命之火依然在熊熊燃燒。這旺盛的生命之火源于他始終在“仰望星空”,就像他新書中的主人公喬治那樣,對宇宙充滿了好奇與渴望,而且他堅信“太空是人類的未來”,而人類需要掌握一把“開啟宇宙的鑰匙”。

  調查數據顯示,60%以上的中小學生認為閱讀幻想書籍對自己有好處,但43.6%的中小學生認為幻想類書籍的出版不夠多。

  幻想類、想象類書籍對培養兒童的想象力有著其他傳播信息不可取代的重要意義。當被問及“你覺得讀幻想、想象類書籍的最主要好處是什麼?”時,選擇“啟發想象”的中小學生人數最多,高達47.4%。有趣的是認為讀幻想類書籍有好處的學生,同時也判斷說他們的父母支持他們讀幻想書籍。這說明家庭中父母的態度對子女有很大影響。

  幻想和想象類圖書可以把種種新鮮奇異的事情展現在兒童面前,對遙遠的過去、未來或不可能實現的事物都可以盡情描繪,十分符合兒童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理。閱讀幻想書籍可以開闊兒童的視野,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拓寬思維的渠道,提供想象的典範,促使兒童具有創新的意識,並促使兒童產生對未來的向往。當學生在幻想和想象的世界裡馳騁的時候,它還可以作為學生緊張學習生活的調劑,並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滿足。因此,父母應支持子女閱讀此類書籍,使他們從中受益。

  與孩子們對科學幻想類書籍的喜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43.6%的中小學生認為現在為少兒出版的幻想故事和科學幻想類書籍的出版不夠多。調查結果反映了廣大中小學生對幻想類圖書的喜愛,表達了兒童希望看到更多適合自己閱讀的幻想類書籍的願望濱崎步。閱讀幻想類、想象類書籍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想象力的一種有效形式,兒童文學工作者和出版者應重視幻想類圖書的寫作和出版。目前,國內少年兒童圖書的創作出版,內容雷同單一,觀念陳舊,沒有什麼新意,而且成人化傾向嚴重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創作者缺乏對兒童心理特點的了解與把握,作品不能反映時代的要求,因而也不能真正滿足兒童的閱讀需要,這一現象應引起科普作家和出版者的重視。

  想象力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應該說,人類生生不息的原創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豐富的想象力,人類用豐富的想象力,給自己描繪了最燦爛的生活圖景,面對未知的世界,人類總是展開想象的翅膀,在他們想象所及的範圍內,試圖給出答案。一個社會的進步濱崎步,依賴于人們的創新與創造,而想象力永遠都是創新與創造不可或缺的原動力。

  今天,面對中國最優秀的科普作家們,作為一個青少年研究者,我向你們表示崇高的敬意,並發出最強烈的呼籲:行動起來吧,用你們傑出的作品,來拯救中國孩子的想象力!拯救中華民族的希望!拉斯克醫學獎尊龍凱時APP平台官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