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近幾年間,本報對巨建國先生的專訪已經有五次了,見證了他對科技評價問題的透徹思考及研究成果的提出,並逐漸獲得國家有關部門認可的過程。巨建國先生2006年在本報首次披露的技術增加值(TVA)理論研究成果,已經變成國家標準,即GB/T22900-2009《科學技術研究項目評價通則》。該標準2009年6月1日實施。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批示:在科技領域推行“科技通則”是一項重大改革,也是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建議先試點,取得經驗後全面推廣。最近,帶著對智能科技的深思熟慮,巨建國先生再次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作為對科技評價問題一脈相承的思考成果,他的智能科技概念勢將在科技界引起新的更大關注。
巨建國:所謂智能科技,就是將現在科技評價與管理的“手工業”方式,首先轉變成“工業化”方式,再轉變成“智能化”方式。也就是說,對于科技評價這個難題,今後可以用“智能評價”的辦法加以解決。
巨建國:您知道,所有醫生開的處方都不一樣,但所有的醫生幾乎都依賴“X光機、B超等現代診斷手段”。這就是“X光機診斷報告+醫生個人經驗判斷”的智能診斷方式。科技界與醫學界也一樣,進行科技評價的專家都在“過分使用”個人經驗判斷。如果科技界也能找到這樣的“X光機”,科技就能進行智能評價猩球崛起2。
《科學時報》:關鍵是我們能否找到這樣一個適用于所有科研項目的“X光機”
巨建國:這就是問題的焦點。告訴您,我已經找到了。這就是建立在GB/T22900-2009《科學技術研究項目評價通則》基礎上的TME206標準數據格式。其含義是: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一樣,但都有206塊骨頭;每個科研項目(或科技成果或技術創新)都不一樣猩球崛起2,但都可以用一套TME206標準數據格式來表達。也就是說,不管技術供需中的哪一方,只要按這套標準數據格式,回答完“206個問題”,該項技術就可以進入“智能管理和評價狀態”。如果將每個項目的數據“聯起來”,就形成“技聯網”。
巨建國:中國有個農業部,就有個智能農業;中國有個交通部,就有個智能交通;中國有個衛生部,就有個智能醫療;中國有個科技部,為什麼就不可以有個智能科技呢?這就是我的邏輯推理!現在,我國科技管理的水平無法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這個戰略目標,必須改變。
李約瑟問題。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在上個世紀30年代提出:中國曾有非常先進的四大發明,為什麼牛頓式的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誕生?這是中國知識分子討論了半個世紀而至今沒有答案的歷史難題。
劉延東問題。國務委員劉延東在2010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從根本上破除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體制性障礙。這是中國5000萬科技工作者研究了幾十年至今不知道如何破除的現實難題。
今年7月3日,在合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物聯網專題會議上,我首次對外宣布:智能科技能夠給出“李約瑟問題”和“劉延東問題”的具體答案,是物聯網領域的一塊處女地。
巨建國:我在合肥會議上的主題演講題目就是《開墾物聯網領域的處女地智能科技》。這個題目刺激了大家。
物聯網領域都已經是熟地,這一點都不假。大家都聽說過智能家庭、智能交通、智能農業、智慧地球、物聯網、傳感網等概念,這些都已有頂尖級企業在做,但從沒有人聽說有個智能科技技聯網!我敢說這就是一塊處女地,因為這套基本概念、名詞術語、理論方法、國家標準、標準數據格式、試點方案和推廣步驟,都是由我提出來的,是一套全新的理念和方法。
巨建國:為什麼不可比?B超和X光機的診斷結果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僅僅是發現了B超和X光機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就改變了所有醫生和病人的思維模式。如果沒有發現B超和X光機,我們就會認為醫生行業是一塊“熟地”,憑經驗就可以當好一個醫生。但當我們發現了B超和X光機,我們就會認為這是一塊處女地。
同理可證:沒有TME206標準數據格式時,我們對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的管理總是依靠“手工業化”的管理思維模式猩球崛起2。當有了TME206標準數據格式,我們對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的管理,就會依靠“工業化”的管理思維模式,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技術體制性障礙就會消除。我們同樣認為這就是一塊處女地。
巨建國:從ITU對物聯網的定義和概念來看,智能科技也完全符合ITU的四個要素。如果說有點勉強,那就是對一次數據採集有沒有傳感器的爭論。大家都將物聯網理解為傳感網,將傳感器理解為硬件。這是一種誤區。單從傳感器的功能上講,其主要是用來實時採集一次數據的。反過來講,如果有一種軟件,能實時採集一次數據,我們為什麼不能稱其為軟傳感器呢?今天有軟件無線電,為什麼就不能有軟件傳感器?
第一筆賬:每年至少有1萬億元科技經費和研發投入。根據《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D共計5433億元,全國31萬家規模以上企業總共產品研發投入6000億元,全國技術市場3000億元。雖說各種統計口徑不同,相互有所交叉重疊,但總數不差上下。
第二筆賬:每年至少有100萬個科研合同。幾乎所有科技研發投入都是通過科研合同(或科研計劃)的方式傳遞到研制部門的。根據抽樣數據估算:每年至少有100萬個一次科研合同或總包合同。每一個科研合同再次分解的合同不計算在內。
第三筆賬:每個科研合同至少有54個評價環節。每個科研合同(含科研計劃)都涉及甲、乙、丙三方,涉及項目建議書、項目指南、可研報告、科研合同、中期評估、後評估六大環節,涉及對科研項目的技術指標、管理指標猩球崛起2、效益指標的評價論證。根據這個模型計算,共有環節N=3×6×3=54個環節。盡管有些過程可以忽略,但從嚴格意義上講,這些過程都是必須管理和評價的。
第四筆賬:每個科研合同管理評價費用平均6.48萬元。根據簡單抽樣估算:每個環節需要5人天,每天按8小時計算,每小時30元綜合成本(包含人工成本、直接成本、耗材成本等)。簡單計算,一個科研合同管理評價費用=54×5×8×30=6.48萬元。
第五筆賬:全國每年科研項目管理評價總費用至少1000億元。全年管理評價總費用=100萬個×6.48萬=648億元,佔研發投入的6.5%。如考慮每個科研合同都需要3個以上單位競標,每一個科研合同都需要再次分包等諸多情況,這個比例最少佔10%,也就是1000億元。
第六筆賬:智能科技如得到推廣應用,一是能將全國管理評價費用從1000億元降到300億元;二是能將科技成果轉化率從低于20%提升到高于60%;三是能將每年1萬億元研發經費、100萬個科研合同、2000所大學、500個研究院所、200個掌管科技投入的中央和省市級政府部門、5000萬名科技工作者、100個行業協會、800個學會、1000個技術交易市場、31萬個規模以上企業中的3萬多個科研機構“聯起來”,讓他們都講“科技普通話”,提升溝通效率,減少“信息孤島”。
巨建國:自從“創新型國家”這個國家戰略提出後,社會上的創新鋪天蓋地,我認為這是在“褻瀆”創新。創新是有嚴格定義的。
定義一:1999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中對技術創新的定義:企業應用創新的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質量,開發生產新的產品,提供新的服務,佔據市場並實現市場價值。
定義二:2009年頒布的GB/T22900-2009《科學技術研究項目評價通則》中對技術創新的定義:技術創新=隱性收益+顯性收益的計算模型。
定義三:1997年OECD(聯合國經濟與合作組織)發布的《奧斯陸手冊》對技術創新的定義:技術創新=知識創新+工藝或產品創新+商業成功。
根據這三個權威定義,沒有商業上的成功,就不是技術創新。這一點,《奧斯陸手冊》的定義非常明確。我根據這些定義,從操作層面設計了“技術創新13級的數學模型”。只有嚴格走完13級,才是技術創新。
巨建國:我們大家都知道,13級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字。但這是我的偏好,也預示著技術創新的艱難程度。更可怕的是,完成這13個步驟所用的時間最短、成本最低才行。這就是為什麼大家不願意搞技術創新的根本原因。技術創新,搞不好就是成本。
巨建國:我是77級大學生。從技術員到工程師、再到高級工程師,從課題組長、科技處處長、副所長再到黨委書記兼副所長,親身經歷了我國科研項目“手工業化”管理的過程。我認為中國科技界的問題,不純粹是科技人員創新水平低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科技管理制度創新水平低的問題。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洗衣機”時代,但我們管理科研項目時用的仍然是“搓衣板”的思維模式。為此,我就立志要改變這個現狀。企業競爭的不是有沒有科學技術,而是科學技術轉化成為生產力的速度和加速度。
巨建國:應該說是國務委員劉延東提出來的,我僅僅是從這110個字中讀出了“責任感”。劉延東在2010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從根本上破除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體制性障礙。要加快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推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促進產學研用結合。要完善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制度,加強統籌整合,使科技基礎能力產生倍增效應。
我認為:這110個字不是劉延東一個人的講話,而是中國的千年吶喊!是中國的“科警110”,是中國能否建成創新型國家的試金石!只有將這110個字的要求徹底做到位,中國才可能建成創新型國家;否則,就僅僅是一個口號!
巨建國:因為中國幾千年都沒有解決好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問題。這是中國永遠的痛。特別是在創新型國家戰略提出後,更應該解決這個問題猩球崛起2。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四大發明是中國人的驕傲,但我認為,這正是中國人的恥辱:自己發明的火藥自己用來做“花砲”,玩興正濃之時,英國人卻用它做好了“槍砲”架在我們的脖子上。最可悲的是,到現在沒有人為這個科技成果沒有變為生產力而“檢討”。
中國要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就必須徹底改變科技評價制度。軟弱無能的科技評價制度不可能帶來創新。創新型國家有一個“底線”:為科學技術研究再投入的錢,一定是源源不斷地來自以前的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所賺回來的一部分利潤。誰違背這個基本原理,市場就會懲罰誰。
巨建國:不是質疑,是否定。中國社會科學院關于工業化的研究結論是: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後期。而我獨立研究的結論是:中國尚未進入工業化中後期。因為工業化至少有兩大標志:一是生產過程工業化。中國目前從生產線和產品本身來看,確實像社科院判斷的那樣,已經到了工業化中後期。二是研制過程工業化。中國目前從生產線的研發和工業產品的研發來看,科研過程仍處在“手工業”化管理階段。只有兩個工業化同時達到,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化。這個跛足的工業化,可以用智能科技來“矯正”。
巨建國:我認為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體制性障礙至少有兩種:一是行政體制性障礙,二是技術體制性障礙。目前最大的瓶頸是技術體制性障礙,而非行政體制性障礙。
到底什麼是技術體制性障礙呢?我認為科技成果是“手工業”的表述方式,現實生產力是“工業化”的表述方式,兩者“溝通”比較困難。如果能在兩者之間建立一套“科技普通話”,一切將迎刃而解!
巨建國:我舉一個“工業化”表述方式的經典案例。2005年10月25日,法新社從巴格達發出一則電訊,認為造成美軍傷亡致命的武器是反抗分子埋設在地下的土制炸彈。為解決此問題,美國聯邦商務機會網站發布了編號為“FBO#1451”的招標信息:尋求“有技術資格和能力演示一種安裝于地面車輛上能探測土制炸彈和反坦克地雷的高性能透地雷達(GPR)的公司”前來投標。招標書要求提供雷達技術性能指標的同時,提供雷達技術管理指標。即提供該雷達的WBS列表,提供每個WBE的QCD和TRL,並要求TRL最低應達到5級,其中70%的WBE的TRL必須達到7級以上。這50個黑體字的公告,如果您能看懂,說明您的研發過程已經達到“工業化”的表述水平;如果您看不懂,說明您的研發過程尚處在“手工業化”的表述水平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我們認為很難表述的技術狀態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為什麼美國人能夠用50個字表述清楚?
巨建國:我仍舉例說明。現在中國主流的科研項目評價方式仍然是專家打分制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比如一個最主要的指標是在“技術路線合理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較合理、不合理”中選擇評價意見,這種評價形式足以證明中國科研過程管理仍處在“手工業”化表述階段(表1)。
表1摘自某部委國家支撐計劃專家評價打分表。請問: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科研項目,就依靠這種手工打分的方式確定,能行嗎?這是最典型的技術創新過程“自編、自導、自演、自消費”的“手工業”管理思維。必須用智能科技,才能改變這種現狀。
在GB/T22900-2009《科學技術研究項目評價通則》這個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我們開發了一套TME206標準數據格式。這就是一套標準的“科技普通話”。任何科研項目或技術,只要通過這套數據格式加以表述和評價,基本上就能體現該技術的成熟程度等重要決策信息。
TME206標準數據格式,為標準化管理科研項目和科技成果評價提供了一個可以信息共享的重要基礎。如果每個科研項目都能如此“數字化”管理,積累的數據就可以在網絡上自由實現“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企業(個人)”任何兩個供需主體之間對于“任何技術狀態的技術項目”的任何形式的技術交易(技術B2B)和科研合同簽訂。
巨建國:從美、歐、日政府促進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實踐效果來看,政府促進政策和企業自主創新之間要想達到良性互動,必須具備三個重要條件:一是政府與企業之間必須有一套“科技普通話”,以確保溝通的效率和政策實施的效果。我們已經有一套國家標準。二是政府與企業必須建立統一公開的評價標準,引導企業自主創新水平達到一定的門檻。我們已經有一套“企業自主創新評價指數”。三是企業內部微觀創新機制必須健康有效,能夠實時地將外部評價壓力轉化為內部創新動力。我們已經有一套“企業內部技術報表體系”,提供對各類創新團隊和個人創新的評價和計量。現在標準問題解決了,政府只需要試點和推廣(見圖1)。
巨建國:智能科技是一個新事物,尚需時間的檢驗。雖說是針對中國的問題提出來的全面解決方案,但也適合國際上發達國家對于科技管理和評價的需要,未來推廣前景十分廣闊。也是物聯網的一個重要分支。
目前,國內各種科技成果類數據庫上千家,內容包括科研合同、技術交易、技術招標、投資意向、政策法規、科技人才等,幾乎涵蓋了科技管理和評價的所有環節。通過各地方性網站有效匯集和公開發布的大量技術資源,將為該平台提供充足的數據保障。
我國技術市場正在向網絡化、社會化方向發展,處在一個新的分流重組、結構調整和功能更新的時期,或者說轉型升級的時期。現有的數據格式和評價模型都是在現有基礎上的綜合,有很大的局限性。我稱這類技術信息為“技術倉儲信息”。只有按照TME206標準數據格式改造後,才更具開發推廣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我稱這類技術信息為“技術超市信息”。只有“技術超市信息”才能支撐“技聯網”。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這個國家戰略目標下,“政、產、學、研、用”市場主體的各方,都已經充分認識到迅速把技術和成果面向全國市場進行轉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缺乏TME206標準格式這樣的具體手段。同時,企業、投資者也在苦苦尋求適用的技術,但又沒有權威、規範、有效、便捷的信息匯總平台。建設地方、區域、中國各級系統的“技聯網”,提供龐大、集中、權威、多樣化的信息資源,實現供求雙方的信息交流和技術交易,勢必受到技術成果供求雙方的歡迎,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見圖2)。尊龍人生就是博官網登錄,尊龍凱時APP下載。尊龍凱時app平台官網,拉斯克醫學獎。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