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青年大学习第八季第三期答案|骆利群院士:教你科研上手“3步法

  15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30歲成為斯坦福大學博導尊龍凱時,,之後又陸續當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尊龍凱時人生就是博。

  近日,斯坦福大學教授駱利群作為2021未來科學大獎週Program Committee聯席主席在大獎週期間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三期答案,分享了疫情之下高校師生的科研新常態:去不了實驗室的研究生、拿到獎學金卻拿不到出國簽證的博士後、遭遇就業寒冬的畢業生他們是如何應對的?

  《中國科學報》: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多變化。一些留學生或期望出國留學的研究生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請您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出發,講講現在應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我感覺受到最大影響的群體還是研究生和博士後,他們在科學領域還處于成長期,做實驗出成果只是一部分,還需要跟其他科學家面對面的交流,學到很多新的東西。但是受疫情影響,很多線下會議都取消了尊龍凱時APP下載。,這對他們來說的確是很大的一個損失。

  就業也是一個問題。我有兩名非常優秀的博士後,因為遇到了疫情,去年在求職中花費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當然他們現在都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但我總是覺得如果沒有疫情,他們還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此外尊龍凱時人生就是博,還有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去年,我們實驗室本來應該迎來一位非常優秀的中國博士後,他已經申請到了斯坦福的榮譽獎學金,但因為疫情,簽證遲遲簽不下來。就這樣,我們實驗室失去了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博士後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三期答案,而他失去了來斯坦福深造的機會。

  《中國科學報》:您剛才提到這位博士後的情況,在當下也是比較典型的。對這部分人群您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像這位博士後,即使他不來斯坦福尊龍凱時人生就是博,我也可以遠程指導他去做哪些工作,但問題在于,我們可能失去了一些偶然討論中迸發的靈感,可能就會少發現一些創新的機遇。

  但我知道現在中國的科學研究水平已經發展得很好了尊龍凱時app平台官網。,我的一些中國學生在畢業後也優先選擇了回國工作。所以我相信這些優秀的年輕人,即便不來斯坦福也能遇到很好的機會。

  所以就是在現有的環境裡,盡可能最大化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資源,be original,be creative。

  《中國科學報》:我們也看到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三期答案,不管多麼艱難的環境,各國科研人員依然在努力地繼續前行。能不能講講您和您身邊的科研人員是如何應對這些新出現的挑戰呢?

  我們實驗室近期有3篇論文,都是因為學校實驗室關閉,實驗被迫中斷尊龍凱時人生就是博,大家來不了實驗室尊龍凱時人生就是博,在家沒事幹,說:ok,那我們就寫文章吧。總結一下之前實驗已經取得的結果,看看能夠寫一篇什麼文章。

  我去年開了兩門課,疫情期間都轉到線上,大課的效果就非常不好,但一門12個人的小課,主要是一起讀文獻並討論的,就讓我感到比課堂上的效果好多了。大家可以把文獻放在屏幕上,可以劃可以點,還有很多其他的功能,非常好用。

  是的。盡管後來實驗室開放了,但中間大約一年的時間,每天只能來做半天實驗。怎麼辦呢?在實驗室的半天要提高效率,在家的那半天可以好好讀文獻、想問題、分析數據。

  《中國科學報》:疫情給科研人員帶來了空間上的“隔離”,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科學共同體的交流合作,對此你們怎麼應對呢?

  很多合作,是科學家面對面談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三期答案,特別是一些非正式談話中聊出來的。這個現在就比較難。從今年8月開始,我又恢復了一些面談會議尊龍凱時人生就是博。

  《中國科學報》:感謝您關于疫情期間科研工作的分享。接下來請您跟年輕的科研人員分享一下,怎麼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科研競爭?怎麼跳出低質競爭的圈子,把科學的蛋糕做大?

  我覺得關鍵還是在于要做創新的工作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三期答案,要做別人想不到的工作尊龍凱時人生就是博。你如果整天跟著別人去做青年大學習第八季第三期答案,100個人都做一個事情,你就得跟另外99個人競爭;但如果你做的是開創性的東西,你看到的就不是競爭的壓力了。

  其次你要知道在一切未知的部分裡,哪些問題最有可能在近期獲得解答。比如說100個“unknown”中,有10個你或許能在未來5到10年中找到答案。

  然後你就要思考尊龍凱時人生就是博,這10個“unknown”中,有哪一個問題被解決後,不僅對這個問題本身有意義,並且可以拓寬我們對更多科學問題的認識。

  這裡面有個權衡:容易解決的問題通常影響小一點,難解決的問題可能影響大一點。所以你就需要找那個“sweet spot(甜區,球拍或球棒的最佳擊球點)”,在可解決性和影響力中取最大公約數。這就需要你的洞察力。

  《中國科學報》:如果請您對年輕的科研人員說幾句話,您會說什麼?您期待他們成為怎樣的“未來科學家”?

  在剛剛走上科研道路這個階段,年輕人會遇到很多瑣碎的事情,但我建議你們把主要的精力用來思考什麼樣的科學問題值得被解決,然後全力以赴菲爾茲獎,。你這樣做了,得到成果了,後續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