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年前,蘭州大學教授王銳只能讀到半年前出版的《科學》和《自然》雜志,如今,他通過在線數據庫,可即時獲得最新的科學信息。他說:“網絡給科學家帶來了福音。”
作為2008年度湯姆森路透中國卓越研究論文獎的獲得者,蘭州大學教授王銳日前到北京參加頒獎典禮時,講述了10多年前的一段難忘經歷
1994年11月尊龍人生就是傅,王銳到台灣地區參加學術會,偶然得知近日即將出版的《科學》和《自然》將同步報道法國和瑞士兩個研究小組的最新發現,而他的研究小組也正在做這個工作,因此,很想看看這些最新報道。
當年12月份千術光盤,他派了一個研究生到北京國家圖書館等,到第二年1月才收到這兩份雜志。學生趕快將論文復印,帶回蘭州送到他手上。“而直至1995年6月,這兩份雜志的影印本才到我們學院,信息整整慢了半年多!”
如今,雖然仍身處祖國大西北,王銳卻與北京和上海同行一樣,能夠在網絡上實時掌握本學科最新的國際進展,他感謝在線科學情報服務為研究帶來的幫助。
盡管經歷不一樣,但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編輯和產品開發部副總裁凱斯麥克格瑞格與王銳有著同樣的感觸:“10多年前,人們還必須坐在圖書館裡查閱文獻,如今,科學家基本上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查閱最新的文獻。科學文獻資料的應用發生了多麼令人驚嘆的變化,這正是網絡的真正價值,但這一切開始于50年前一個偉大的想法。”
在北京參加“科學前沿中國卓越論文研究獎暨科學引文中國論壇”期間,麥克格瑞格和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劉煜接受了《科學時報》採訪。
20世紀50年代初,時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爾齊索引項目負責人的尤金加菲爾德發現,通過跟蹤科學論文中參考文獻以及論文發表後的被引用情況千術光盤,能夠掌握該研究課題的來龍去脈,並將文獻組織起來。
他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于是向美國國家基金會和國家衛生研究院申請專題經費,但均遭拒絕。然而,這種拒絕卻在日後促成了一項巨大產業的誕生。
無奈之中,加菲爾德將新澤西州的一間雞舍改造為工作間,1955年,他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一篇文章,首次提出利用論文間的相互引用關系來組織和發現科學文獻的概念科學引文索引:一項工作的質量是由它對所在領域的影響來衡量的,一篇文章的引用率越高諾貝爾獎,影響力就越大,因此,通過研究引文,還可以對獨立科學論文和期刊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進行量化分析。
20世紀60年代,他和兩位助手開發出兩個試驗性項目來測試引文索引的有效性,取得成功。1963年,他以私人身份出版了第一期多學科引文索引期刊《科學引文指數》(SCI),並在美國費城創辦了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發明量化評估期刊影響力的指標影響因子。1992年,ISI被全球著名的專業情報提供商湯姆森收購,科學信息集團成為公司的五大支柱之一。
“加菲爾德作了一個偉大的發明,但引文索引的意義不僅在于此,它還啟發了萬維網和Google的發明。”劉煜說。
1980年,25歲的蒂姆伯納斯-李從英國來到位于瑞士日內瓦的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建議實驗室建立一個以超文本系統為基礎的項目,讓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們能夠分享和更新研究成果尊龍凱時app下載,,並和同事建立了原型。1984年,他在實驗室創造了萬維網,寫了世界上第一個網頁瀏覽器(World Wide Web)和第一個網頁服務器(http)。1991年8月,他在實驗室建立世界第一個網站(),解釋了什麼是萬維網、如何使用網頁瀏覽器、如何建立一個網頁服務器等。
為改進萬維網,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院的兩位博士生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于1996年開始研究網絡上網頁間的鏈接圖,並創造了一種覆蓋人類知識的網上搜索工具Google。
劉煜說,佩奇受文獻分析引用的啟發而發明了網頁評價算法佩奇等級(PageRank,又名網頁排名)。與雅虎和美國在線等只根據關鍵詞搜索不同,Google還對相關網頁進行了等級評定,從而在網絡世界的大戰時脫穎而出,公司2007年度收入超過了165億美元,成為搜索行業名副其實的王者千術光盤。
網絡新技術也回饋了加菲爾德的文獻方法。新技術的浪潮將麥克格瑞格從國際數據集團衝到了湯姆森科學信息集團尊龍人生就是傅,並很快加入了Web of Science項目的開發團隊。他說:“加菲爾德的創意是偉大的,網絡拓展了它。”
如今,在Web of Science上,用戶可以無縫鏈接到世界最重要的8700多份期刊的從1900到今天的所有文獻信息。麥克格瑞格指出:“50多年前,當加菲爾德創建引文索引時千術光盤,他希望用這種方式揭示科學論文間的引用和被引用關系,但紙本時代很難直觀揭示。今天,我們能夠直觀地在網上動態地查閱和檢索文獻千術光盤,清晰地看到科學研究是發展和進化的。”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產品,Web of Science是當時第一個基于訂閱的商業型數據庫。”劉煜說:“從紙本千術光盤、聯機檢索、光盤到萬維網,技術幫助湯姆森將服務以最好的方式傳遞給客戶。”
湯姆森公司與中國的關系可以追溯到1972年,當時,創始人湯姆森先生在北京受到週總理的接見。但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在中國聘請第一名員工,則已經是1998年的事了尊龍凱時。。
1998年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平台,剛剛獲得中山大學化學博士學位的劉煜就加入了湯姆森科技信息集團,成為集團在中國的第一名員工。當然,他的經歷沒有加菲爾德那麼悲壯,至少他是在廣州的家裡辦公,而不是新澤西州的雞舍。
“在讀博士時,我通過ISI的文獻檢索工具查詢論文和信息,感覺它真是太神奇了,一步步地搜索,文獻間的聯系和邏輯結構就一步步地呈現出現,就像打開一座知識的寶庫。”劉煜說,“這是一種太好的研究工具,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受益于它,所以畢業後就決定了加入湯姆森公司。”
同一年,在新加坡,湯姆森開設了負責亞洲太平洋地區事務的辦公室。“亞太地區的業務快速發展。”麥克格瑞格說:“我們的產品開發在美國總部進行,大學和政府部50%的市場在北美之外的地方,其中亞太地區佔25%,亞太地區是成長最快的市場,中國則是最關鍵的一部分。”
1999年12月,清華、北大、復旦等5所高校在中國率先開通湯姆森科學信息集團的Web of Science。如今,有39所高校、17家中科院的研究機構開通了Web of Science。
“科學信息沒有國界尊龍人生就是傅,我們在世界23個城市有辦事處,我們必須立足本土尊龍人生就是傅。”麥克格瑞格說:“中國的大學和政府研究機構作了大量的基礎研究,我們的產品要適合這種特點和研究人員的需求。”
2000年,劉煜結束了一個人創業的時代,將辦公室遷到北京。如今,北京的辦公室有25名員工,成為湯姆森公司在亞太地區的最大辦公室。麥克格瑞格表示:“北京辦公室是區域性辦公室中成長最快的一個,因為中國政府在這段時期為科技投入了大量經費尊龍人生就是傅,中國的市場非常重要,我們會繼續加大投入,支持中國事業的發展千術光盤。”